负压风机

不止数字:过去24小时特别解读 (20220630)

时间: 2024-07-28 02:30:40 |   作者: 球迷网斯诺克直播网

真相无外乎数据,而数据却未必是真相的全部,透过对数据的梳理,我们大家都希望尽可能整理出更具规律性

  真相无外乎数据,而数据却未必是真相的全部,透过对数据的梳理,我们大家都希望尽可能整理出更具规律性和互有联系的市场板块信息,以供您投资参考。

  刚刚宣布复课,但孩子们被要求“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在即将高考的前夕,母亲说:“因为上班耽误我在四点半准时开车到达学校接女儿放学,你会信吗?”

  而在昨天,另一位沪上妈妈也做出一个重大决策:带还上初一的孩子回江苏老家读书,顺便自己在那里重新找份工作。“长期宅家上网,孩子会废掉”,她说。

  站在这一段时间节点,大概让所有人都百感交集。其实不必以半年为期,仅仅29日下午一个半场,针对疫情连续出现的两个增量信息,居然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市场预期的两度反转。

  而在即将过去的这一个月,更是发生了太多事,从两河南北各自纷繁复杂锣鼓喧天最终却偏偏悄然杀青的事件推演,到月末行程码突如其来的摘星,就像那位“墨镜王”的电影拍摄,不给剧本,没有大纲,好坏全凭演员的投入精神和后期反复打磨。至于呈现的结果,与开麦之初早已大相径庭。

  有些信号还是明确的。比如在第八版防控方案公布一年有余之后,《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涉及缩短隔离管理期限、增加风险人群核算检验测试频率、统一中高风险地区标准等影响广泛的问题。其间,缩短管控时间、减轻限制的意味,非常明显。

  无论是摘“星”,还是防控方案调整,基本的探索方向都是因应疫情形势的变化,在科学防控的前提下,减少限制、缩短限制,让人流动起来,让社会、经济活跃起来。否则,或真应了本山大叔与小沈阳那段著名的闷子取舍:是钱还在人没了,还是人还在钱没了。目前来看,后者恐占了绝大比重。

  昨天,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通过微博发文称,新措施的出台,既不是新冠防控措施的放松,也不意味着动态清零政策的放弃,在基层个别地方,有可能出现防控措施层层加码的现象,把那些有“星号”标记的人,也都采取了隔离措施。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精神。

  然而,面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任务,最难担当的还是依旧处于防疫一线的基层政府。在相关券商的电话交流会中,有提问说即使没有星号,地方也可能对出现疫情地区人员流动进行限制。对此,吴的回答是“可以举报”。

  确实可以举报,但举报能不能成功,则取决于疫情究竟是小范围,还是局地扩散,以及各地KPI考核第一二栏的排序。毕竟,“摘星”代表了高层让社会、人员流动活跃的意志,但一旦落实到地方,在防止疫情扩散与保持社会活力之间,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毫不犹豫选择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这,不仅是路径依赖,可能也是官场智慧的结果。

  事实上,据《中国新闻周刊》副主编韩永今天透露,就在“摘星”当天,一些地方已出现了“星星”的替代品,有的地方用不一样的颜色标识风险程度不同的人群,同时采取不同的限制政策。

  之所以摘星,韩永认为是中国经济已不排除出一些特别需要警惕的局面:即在长时间缺血情况下,市场悲观预期愈演愈烈,到时候即便想“激活”经济也会面临很大变数。

  24君很赞同其一个判断:一些地方之所以在“星星”问题上“宁左勿右”,是因为地方主官会因为疫情防控不力丢乌纱帽,却不会因层层加码受到处分。

  这,才是关键。另外,24君也想特别提示“官方身份”较张医生更高一层的吴尊友一个最新断定:新冠后遗症很难界定,疲劳不是新冠后特有,呼吸困难其它肺炎也可能有。

  可别忘了,吴先生素来是坚定的清零派。而他现在却承认因为有“零”字会造成误读。“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俺不免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整整20年前那部《大宅门》中白七爷最喜欢的京剧念白,如今看来,影响深远。

  刚过去的一天,不仅是摘星日,也是沪上的首个堂食日。历经半年,终于迎来烟火气的魔都,风雨大作——先是出现六月冰雹,而后雨后双彩虹绕挂于浦江两岸之上。夕阳映照下,这座开埠近180年的中国经济中心由内释放的出行数据份外引人关注。当然,双虹当空,究竟寓者何意,还请各位看官自行百度。

  伴随疫情防控形势转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实施,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业活动指数分别录得50.2和54.7,较5月上升0.6个和6.9个百分点,在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后,重回荣枯线以上。

  两大指标提升,带动6月综合PMI上升5.7个百分点至54.1,同样为3月以来重返扩张区间,显示公司制作经营活动正在加快修复。

  此前,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负责人覃汉已提示,周四公布的PMI很重要,同时也需要重视市场的反应。理论上在疫后全面复工的第一个月,经济复苏向上的斜率是最陡的,如果公布的PMI在预期已经上修的情况下仍然大超预期,而且市场反应强烈,那么或预示着本轮疫后复工带来的复苏有一定持续性。

  反之,如果PMI数据只是符合预期的好,而且市场反应平淡,甚至走出利空出尽的利好的行情,那么则证明本轮调整基本接近尾声。接下来,还可以博弈其他几个维度的预期反向修正,届时做多长债或会更有底气一些。

  这是否属于“大超预期”?自有判断!至于市场午盘前的反应,各位已看到了——多说一句,考虑到明天是个特殊日子,今天行情的变动未必只由数据推导影响。另外,随着复工复产推进、企业前期受抑制的产地区需要加快释放。6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录得52.8和50.4,高于5月3.1个和2.2个百分点,同样均为3月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

  分行业看,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的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4,产需恢复快于制造业总体。

  制造业行业外需也有所改善,但相对较慢。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录得49.5和49.2,高于5月3.3个和4.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虽然6月制造业延续恢复态势,但仍有49.3%的企业反映订单不足,市场需求偏弱依然是目前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指出的是,基于之前高层连续放话乃至具体点名,来自国统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拖累制造业生产的供应链堵点已明显改善。

  6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大幅度上升7.2个百分点至51.3,为2021年4月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原材料库存指数较5月提升0.2个百分点至48.1,表明原材料库存量降幅继续收窄;可惜产成品库存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较5月甚至还下降0.7个百分点至48.6。

  6月从业人员指数上升1.1个百分点至48.7,为2022年3月本轮疫情以来最高。不过,该指数自去年4月后持续位于荣枯线以下,显示就业市场持续承压。

  6月原材料买进价格指数下降3.8个百分点至52,出厂价格指数下降3.2个百分点至46.3,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部分企业纯收入空间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挤压,经营压力较大。”赵庆河称。

  相关数据中有一点需格外的注意,小企业恢复进程较慢,好在景气水平回升。6月,小企业PMI提升1.9个百分点至48.6,低于荣枯线;中型企业PMI则升至扩张区间,录得51.3,高于5月1.9个百分点;大规模的公司PMI连续两个月高于荣枯线,景气度下降。

  相比制造业,6月商业活动指数录得54.3,高于5月7.2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

  6月建筑业商业活动指数录得56.6,高于5月4.4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也升至扩张区间,较5月提升8.8个百分点至50.5。赵庆河称,畅通交通物流政策取得实效,建筑业原材料运输不畅得到缓解,有力保障了施工进度。

  在看完官方数据后,提示再看几则近期券商和地方统计的6月高频数据,以供各位作为比较。

  首先,一块儿来看看广发证券郭磊宏观团队的统计报告,6月发电量环比继续上行,尤其第三周回升幅度较大。

  而据睿哲固收统计,截至6月第4周,6月24日,南方八省电厂日耗为193.0万吨,较此前17日的171.2万吨上升12.7%。25日,6大发电集团平均日耗为79.1万吨,较上周的77.2万吨小幅上升2.5%。复工复产后,工业公司集中赶工,电力消费同时步入民用电和工业用电旺季,电厂日耗快速上升。

  确实,用电数据伴随天气情况和各地复工复产在修复,但在这里,需要提醒关注的是,2022年5月,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和用电量第一大省的广东,用电量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两位数降幅。

  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交易日报披露的数据,2022年5月广东省统调负荷电量为619.18亿度,上年同期则为743.15亿度,同比下降16.7%。而广粤省5月全社会用电量为64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3%。

  具体而言,今年5月广东省第一产业用电量11.9亿度,同比下降7.2%;第二产业用电量397亿度,同比下降9.8%,其中工业用电量391亿度,同比减少9.5%;第三产业用电量143.4亿度,同比减少16%;居民用电量93.9亿度,同比减少32.4%。

  这个降幅,不正常!要知晓在2021年,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7866.63亿度,同比增长13.58%,乃全国用电量当之无愧的老大。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全社会电力消费数据,今年1月-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3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其中5月全社会用电量67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

  1月至5月,全国有5个省市用电量负增长,为上海、广东、广西、辽宁和天津。5个省市中,上海、广东是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上海因疫情管控,经济活动在4、5月受冲击显而易见。而广东并未暴发严重疫情,但用电量依然呈现负增长且跳空缺口还不小,这自然值得警惕。

  据《财经》杂志从广东电力行业和工业公司了解到的情况,天气异常是5月广东用电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工厂开工不足则导致第二产业用电量下滑。也就是说一个缘于天,一个来自人。

  据深圳市气象台发布的5月深圳市气候影响评价,当月深圳市平均气温24.6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低1.8摄氏度,为1985年以来最低。且月最高气温32.1摄氏度,为2011年以来最低,月最冷气温15.3摄氏度,更是1985年以来最低。降雨量方面,月全市平均累计雨量442毫米,较近5年同期偏多134%。并且两市都在5月初遭遇冷空气,出现所谓1951年以来“历史最凉的五一”。

  对于南方省份而言,一旦进入夏季,空调降温负荷便是用电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气温越高,空调负荷在电力负荷的占比越大。而在5月,广州、深圳两市统调负荷同比分别下降了18%和17%。

  气温变化能合理解释居民负荷的跌幅,但工业用电负荷历来是广东和全国用电负荷的主力—— 2021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7866.63亿度,其中第二产业用电占比高达59.91%。

  从广东当地售电公司、企业处反馈的信息是,工厂订单不足、供应链受上海疫情影响,都导致当地工厂开工不足,进而导致用电量下滑。另据南方报业旗下《南方+佛山频道》在6月20日发布对佛山50多家企业的调研显示,黄飞鸿老家企业当下正面临两大困难:

  一是“订单难”。前4月,当地针织企业有三成处于关门状态,剩下开工的企业开机率也不超过20%。不仅是小企业难,大中型企业同样反馈订单在下滑;

  二是“预测难”。企业不仅没订单也没了预期,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有增无减,佛山本地企业普遍表示无法预计何时会有好转。

  供需偏弱的形势下,广东电力市场的现货电价自然也就明显低于2021年同期。

  时间进入六月第4周后,据央视财经频道6月25日报道,受高温影响,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河南、河北、甘肃、宁夏4个省级电网及西北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天津也在6月25日下午创下1570万千瓦的负荷新高。

  另据国家电网旗下《电网头条》报道,6月26日13时8分,山东电网负荷达到9757.6万千瓦,今夏第四次创出新高;6月21日17时48分,山西全省用电负荷达到3424万千瓦,创有记录以来夏季新高。

  但即便部分省份负荷增长明显,用电量仍未恢复。中电联在6月27日发布的电煤采购价格指数周报显示,受高温天气影响,部分电网电力负荷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发电量和煤炭日耗继续回升,但整体发电量和耗煤量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上周(6月17日至23日)纳入统计的燃煤发电企业日均发电量同比减少4.7%。

  另据中电联披露的数据,6月17日至23日电厂整体库存高于同期2535万吨,库存可用天数23.2天。

  电是工业之母。依据郭磊团队的统计,6月内需定价商品多数下跌。截止6月28日,焦煤、动力煤期货价(期末值,下同)环比分别为-14.8%、-1.2%;螺纹钢、Myspic钢价指数环比分别为-1.9%、-8.9%。全国水泥价格指数环比回落8.1%。

  截至到6月24日,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55.6%,较6月17日下降4.0个百分点;同期,产能利用率75.5%,较上周续降1.5个百分点。下游需求低迷且利润持续缩窄,近期钢厂主动减产检修增多,带动开工率明显下行。

  在关注近期发电量、焦煤、动力煤的变化以及和地产数据相关联的水泥、钢铁运作情况的同时,大家不妨再看眼出行数据。这与百姓的消费能力及企业的商务需求紧密关联。6月28日,携程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录得净营收41.09亿元,较上年同期微增,环比下降12%;净利润亏损9.89亿元,同比转亏,环比亏损幅度扩大18.59%;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利润率为2%。

  携程那边估计都不好意思说同比转亏是多少。公布下数字吧,同比下降幅度——155.56%。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财报电线月国内疫情的爆发影响了许多地区,极大抑制了旅业的表现。

  同时,梁氏亦在财报会上预计,“尽管二季度国内市场受疫情影响可能会相对疲软,短期内旅游业仍有波折,但虽疫情形势的好转,用户信心和出行意愿将慢慢地加强,过去几周携程的国内酒店预订已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梁先生,从来只有在公司危难之际才会管管携程具体业务,其他时间则在忧国忧民劝人多生孩子。但他的在财报会上的预计是否太乐观了?今天有人开车从上海去杭州,一路畅通,但就是进不去城。原因很简单:星星是没了,可多了个惊叹号。如同老三战中《地道战》里的经典台词:既可以留存自己,又可以袭击敌人,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言归正传。去哪儿是携程的,昨天24君也几乎着了小撮公关抖机灵蹭流量的道。事实上行程卡摘星的消息出来不到一小时,各家新闻客户端把去哪儿的通稿PUSH得铺天盖地。30分钟机票搜索量上升60%,同时段机票预订量比昨天涨135%,比上周涨235%,上海出发机票预订量比昨天同时段涨了100%。虽然24君昨也解释了数据背后的数据,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耐心看明白。

  最近大家去银行存钱,发现没,存款3年期和5年期利率已无差别,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倒挂”现象。按道理,存的期限越长,对应的年利率不应该是越高么?

  以中国银行为例,目前3年期定存利率最高为3.15%,而5年定存最高利率只有2.75%。建行3年期和5年期定存利率均为2.75%,但三年内定存达到5万元可上浮至3.15%。工行50元起存的3年期整存整取利率最高可达到3.15%,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却仍为2.75%。

  农业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利率最高同样为3.15%,而五年期乃至更久为2.75%。

  也就是1万块钱存3年定存每年3.15%的利率,3年后本息合计为10945元;而存5年起的每年2.75%,5年后本息合计为11375元。1万块多存2年,只多了——430元。

  银行业内的人表示,长期定存利率低于更短期的利率,说明银行预期未来长期资金利率还是下行趋势,长期揽储意愿不强。

  24君以为,一方面由于短期利率确处在下行周期,部分银行不鼓励储户存5年期存款,不愿为后者承担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全国性银行的存款来源又相对稳定。

  然而更重要的,3年和5年定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主要是国内经济受内外多因素影响超预期,国内正引导金融机构逐步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恰是在这种预期下,银行有动力通过调整存款期限溢价,以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通过借短贷长,尽可能增加银行的收益。同时,逼迫民间的钱去消费去投资。说句大白话,银行也是工厂,只是性质特殊。它“采购”(吸储)时要最大限度地考虑两个因素,有没有买贵?生成产品后能不能高价卖出去(放贷)。对于这两者大多数人应该有直观认知了吧。

  同时,有权威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月底时央行总资产计40.62亿,到5月底则下降了5.15%,为38.53亿。引发央行被动缩表的原因,在于“对商业银行债权”这一项资产出现了显著下降——从2月底13.76亿下降到5月底的11.95亿,降幅达13.19%。

  自2016年以来,央行对商业银行发行借款,已成为中国最主流的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方式,也是最主流的印钱方式。商业银行拿着央行借款,转头去市场上找最终借款人,才能形成货币投放。

  当下地产商不借钱买地了,大家也不借钱买房了,制造端企业家借钱扩大生产的动机依然不明朗,商业银行借了央行的钱就得付息,最优选择还是还给央行。而央行方面呢,只能缩表。地方银行呢,借不出去钱还揽个啥储?

  所以回到前面所说,最后还得逼着大家花钱!近期正好放暑假,各地好多老师在网上发帖自身待遇又被“动刀子”的同时,地方上倒给出了好主意:去卖房子吧。不光老师,还有一些公务员也感受到了压力。比如广西玉林,曾经因一个“狗肉节”被动保反复指正的地方,最近就开始给下面的公务员下派指标:劝人进城,劝人买房。

  早在今年年初,玉林就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人口进城”的措施。比如买房给补贴、安排子女上学、提供技术培养和训练,甚至还会提供3个以上的就业岗位,以此来减轻“购房人的经济压力”。

  重赏之下有勇夫。在3个月的时间里,当地新增进城就业6118人、购房合同网签数也达到2622套,购房补贴由此下发466户。

  听起来是不是很给力?可相比“市区新增非流动人口50万人以上”的大目标,实在杯水车薪。

  玉林为啥这么着急上火?算一笔账——整个2021年,当地公共预算收入79.62亿,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5.76亿,即收入不足支出的四分之一。那剩下的钱从哪来呢?一部分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一部分;卖地。

  从2015年到2020年,玉林的土地成交价款总额一路走高,最高时能有144亿。可到2021年,这一个数字直接被膝盖一刀,直接砍到了48.71亿。

  根据公开数据,目前玉林现存商品房的去化周期在2-3年之间。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就不会继续买地,即便楼市调控重新放松,这部分收入也无法重回巅峰。

  更糟心的,转移支付这部分收入也没那么好拿了。5月6日,中办、了个文件,提到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新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定了个人口KPI,以后将逐步建立省以下的财政转移支付跟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挂钩机制。你能把多少老乡变成街坊,那就能拿多少钱。

  压力这就来了。玉林市户籍外出人口达136万人,其中到市外省内12万人、省外124.3万人,平均每户就有0.8人外出。更麻烦的是,这100多万外流的户籍人口,大部分都是80、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

  跟玉林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乌鲁木齐公务员的任务,就是每科室一套。难怪有人戏言,大厂中层的终极形态是卖保险,而公务员的终极形态,是房地产中介。

  昨天,一份名为《关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在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

  被疫情重击过的上海,亮出了稳增长、谋发展的大招:降低落户门槛,吸引青年才俊加盟,并提供了若干条“直接落户”的快捷通道。

  联署发布这份文件的,一共四个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公安局。

  依据其《通知》精神,以下高校和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在“符合当年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规定的门槛”后,可以直接落户。

  1、所有上海高校的应届硕士生、应届博士生;2、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应届本科生;3、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海军军医大学,这11所高校的本科应届生:限在上海五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企业工作。

  涉及非上海学校: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硕士应届生(不分专业);2、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硕士应届硕生(仅限建设学科);3、清、北大学本科毕业生。

  要知道,上海户籍的获得难度非常高,甚至一度接近北京户口。此次新政之后,至少在上海的15所“双一流”高校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大多数都获得了落户上海的机会。外地高校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硕士或以上学历毕业生,基本上也都有机会落户上海。

  上海降低落户门槛,短期看是为了对冲疫情带来的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中长期看,是对过去几年“关门”的大幅纠偏。当然,这也是对过去一个多月周边“明目张胆”挖墙脚的犀利反击。所谓老虎不发威,线年前后,随着北京纾解非首都功能发力,魔都一度陪着帝都一起限制本地人口增长,甚至在上海总体规划(2017-2035)中还提出:坚持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到 2035 年,上海市非流动人口控制在 2500 万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

  2016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已达到了2419.7万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上海在未来18年里只能增长80万的常住人口,每年增长极限——4.4万人。

  很快,精明的上海人就发现了问题:比如老龄化本来就很严重,户籍人口增长率长期为负数,上海有2400万人口,其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为842万人,即便上海的842万人才不增长,仅自然更替就需要每年补充进来25万人,因为每年会有大约3%的人才会退休。

  如果上海每年新增人才少于25万,这个城市必将没落。此前,因为上海的人口基数大,以及2010年代前期吸引人才力度比较大,所以仍然维持了人才增量的第一,但已经被深圳、成都等城市逼近。

  2020年末,主要城市严格意义上的全职科研人员数量排名,深圳、北京都超过上海,深圳甚至达到了上海的1.6倍。

  由于受到疫情冲击,2021年上海非流动人口增长极为乏力——只有1.07万人,在内地GDP100强城市中,非流动人口增长数量——48位。

  同样在2021年,成都、杭州、西安都增长了超过20万非流动人口;武汉人口在疫情之后回流只一年间暴增了120万人。就连上海旁边的小兄弟——以粽子出名的浙江嘉兴,去年都增长了10万常住人口。

  所以,上海户籍新政出台之后,今年新落户上海的大学生马上就可以在上海买房,这对于当地楼市构成较大利好。同时,也代表着上海的人口增长策略开始慢慢地和北京脱钩。“减量发展第一个超大城市”,好吧,这个荣誉归于北京。上海,不响了。

  上海的最新举措会引发连锁反应吗?肯定,比如深圳。至于广州、杭州、成都、南京、天津等城市,也有一定的可能出台引进人才的新政,并会适度跟楼市挂钩。

  又是急就业,又能救楼市,上海市府在疫情后的经济恢复中,真是操碎了心,而对我们刚点及的大央行而言,近期其语态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央行季会官方通稿,素来字少意义大。个中文字的闪转腾挪,特别是那些新增加的说法和刚消失的语句,往往透着重要信息,故不可不察。

  第一,二季度例会在宏观形势判断中,删除了“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头羊”的表述。

  一季度例会通稿的原话是:“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工作,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头羊。”

  二季度例会则变为:“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限度稳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盘。”。

  在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时候,昨天的通稿中增加了“当前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并两次提及了“物价”。而在一季度通稿里,并没有提及物价。

  当央行提及物价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了。因为对于央行来说,有两组数据最关键,一个是失业率,一个就是CPI。央行工作的双目标,就是遏制通胀,降低失业率。当然先后顺序要应时而变,现在美联储的首个要务是通涨。而我们,是就业。

  但既然保就业仍是重中之重,又突然两度点题物价,其中就有意味了。今年以来的CPI,一季度末的时候同比反弹到1.5%,距离3%左右的全年控制目标还较远,所以当时央行的例会不提也罢。

  但最近2个月,CPI反弹到了2.1%,这距离3%就比较近了。而且,最近能源和粮食价格都在上涨,很可能把CPI继续推高,并在今年下半年触及3%。

  大V刘晓博认为,央行显然对物价上涨非常警惕。但这不说明不允许CPI上破3%,适当破一点也是没问题的。在物价和就业两者之间,就业显然更重要一些。

  此外,二季度例会通稿还删除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也删除了“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

  美国在加息,中国在降息,这自主性够很明显了吧。但一旦中方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未来同样也可能会逐步加息,这已是业内大V一致的看法。当然,距离这一期限,还为时尚早。也因此,之前所言银行方面担心一直处在利率下降通道从而削减五年期存款利率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已不言自明。

  二季度例会对于房地产也有表述,且跟一季度一字不差——“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在执行政策的段落,二季度例会通稿又添了一句“推动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尽快落地,发挥好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的政策效应”。这,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抓政策落实的意思。

  在南京银行前任行长束行农涉案辞职并被查之后,接任行长刚满两年的林静然又突然辞去一切职务。受此消息影响,6月30日南京银行开盘一度大跌逾9%。

  多方信源显示,林静然此次突发辞职,或因其受到南京原市委书记张敬华案的影响。张敬华的妻子约在2017年——即林静然担任民生银行南京分行的“一把手”期间——被聘为该行的法规部副总。

  2021年12月张敬华“落马”之后,林妻被带走调查。“林静然因为张敬华的案子也协助调查过一段时间,属于是被张案牵连了。”南京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如是表示。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6月21日消息,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张敬华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核检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张敬华作出逮捕决定。按照纪检监察部门此前的“双开”通报,张敬华涉及的问题包括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为别人谋取利益;为谋求个人进步搞经济数据造假,违规干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大搞权钱交易,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

  对于林静然的下一站,另有南京当地人士称,目前的公开说法是平调至南京市属国企东南集团任副董事长。这与南京银行公告中所称的“另有任用”吻合。但这一调动带有明显的“临时”性质,林的下一步命运值得关注。

  现年48岁的林静然,出生于1974年8月,1995年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此后历任中国银行南京玄武支行副行长和南京新港支行行长,2005年进入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工作,负责筹建过民生银行内部首家二级分行无锡分行,后又担任过昆明分行行长、苏州分行行长,2015年3月出任南京分行行长。

  在任职南京银行的两年多中,南京银行相继设立开业理财子公司南银理财、增持苏宁消费金融41%股权(控股56%股权,尚待监管部门核准),外资第一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也在2022年进一步增持1.4%股份至持股16.37%,南京银行的股价在4月也一度触及11.98元/股的历史新高。

  截至6月30日收盘,南京银行股价报收10.42元/股,股价下跌6.46%。一般来说,当一家大行业务一把手发生调整,其股价多少会出现波动,之前的招行即如是。但个人与机构毕竟两码事。所以市场在经历应激反应后,往往又会重新评估价值。比如招行今日收盘升2.9%至42.2元,较之前“田行事件”时的36元一线有不少回升。

  有人退,有人进,接棒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逾一个月后,王良首次以新身份亮相该行2021年度股东大会。

  在出任行长之前,王良已连续七年担任招行副行长,并先后分管过该行风险与合规、金融市场与理财、资产负债与财务管理等业务条线。尽管如此,对于王良而言,此次接棒行长绝非简单的挑战。

  在股东大会上,王良坦言,2022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巨变,“风险上升,困难增多,挑战加大”。

  6月29日,招商局主席兼招行董事长缪建民在会上称,聘请王良担任行长,对招行而言正面意义很大,“王良是招行董事会战略执行的主要操盘手,所以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而同样被招行投资者喝彩的是,在这场股东大会上,由和谐健康保险公司半个多月前临时提交议案参选的候选人,最终没能成功获得招商银行的董事席位。

  和谐健康原隶属于安邦保险集团。2019年,大连民企福佳集团接手安邦资产,成为和谐健康控股51%的第一大股东,而大连福佳集团董事长王义政成为该公司实控人,由于风评不佳,其董事长资格一直未能获批。2022年3月,赵建新获批出任和谐健康董事长。

  公开信息显示,和谐健康2017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2.01%,并不算充裕;另有接近交易人士,在福佳接手公司的当下,和谐健康的偿付能力大概在60%左右。

  和谐健康自2012年开始主打万能险,并由此一路成为行业“黑马”,总资产和规模保费都一路攀升,至2016年最高峰其保费收入曾激增至1070亿元,其中万能险接近800亿元。

  6月8日,在招商银行已经公布17名董事候选人名单后,和谐健康作为持股3%以上的股东,临时提请股东大会选举沈喆颋为第十二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引发市场诸多关注。沈喆颋为和谐健康总经理,他从2022年5月才开始担任这一职务。

  昨晚招商银行公告显示,股东大会就13项议案发起了投票,其中第13项“关于选举沈喆颋先生为招商银行第十二届董事会董事的临时提案”收到了68.37%的普通股反对票以及4.8%的弃权票,未获得半数同意。而这个反对票权重,不只远高于当初田惠宇“走程序”选招行执董时的10.7%,亦创下该行35年历史上的新纪录。

  权威的人说,虽然和谐健康持股招商银行的比例不高,但若争取到董事席位,则有可能被视为能“施加重大影响”的股东,从而在会计计算时,将该笔资产从“交易类金融实物资产”转变为权益法计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如若记为长期股权投资,则其账面的成本是确定的,不会随着股价的波动而变化——这对于险资而言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尤其是招商银行的股价从去年年中触顶至今,长期处在回撤状态。

  更重要的是,采取权益法记账,还可以将招商银行的利润计入和谐健康的利润。以招行2021年实现的1199亿元归母净利润简单计算,若按现有的成本法,和谐健康在当年可获得约17亿元的分红;但若董事提名成功后按权益法计算,便能给该公司贡献54亿元的会计利润,与此前相比足足增厚37亿元,并且在未来多年还能保持这一确定性盈利。而和谐健康在最后一次披露年度经营数据时为2016年,当年该公司的净利润仅为10亿元。

  在当日的股东大会上召开,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就和谐健康临时提案曾回应道,此次董事会换届没有大的变化。和谐健康的提案招商银行已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公司一贯公平公正的对待所有股东,充分尊重股东的董事提名权,也充分尊重本次股东大会的选举结果。

  同样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在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余波之后,近日,北京金融法院披露了一份证监会与正中珠江行政非诉执行行政裁定。该裁定书显示,因正中珠江未缴纳5130万元行政处罚款,证监会向北京金融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已在今年3月21日获得准予。

  正中珠江并不止收到这一张罚单。此前因出具的ST榕泰2018年年度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审计时未勤勉尽责,正中珠江被广东证监局“没一罚一”罚没260万元,同时两名签字会计师也被给予警告,分别罚款3万元。

  正中珠江是广东地区的老牌会计所,2020年时还在该省会计所总实力中排名第一,客户量一度超过诸多全国性会计师事务所。2017年至2019年,该所的业务收入分别是4.92亿元、4.75亿元及4.39亿元。

  但在2019年4月因涉康美财务造假案被立案调查后,正中珠江接连失去合作客户,2021年年审时已无上市公司聘用正中珠江。

  公开信息显示,正中珠江原有26位合伙人,其中24人已于2021年11月退出,只剩下法定代表人蒋洪峰与财务负责人杨文蔚。而杨文蔚正是康美药业的主要签字会计师,在康美药业的虚假陈述集体诉讼案中曾被判承担100%连带赔偿责任。

  树倒猢狲散!该所目前已成空壳,其百余家A股客户大部分也已随审计团队集体出走。依据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统计,华兴、致同、容诚、广东司农等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承接了正中珠江的A股客户,其中华兴广东分所、广东司农负责人,都系正中珠江旧部。

  证监会直接讨要罚金,还真是闻所未闻,要不是谁家不到迫不得已,也不会欠父母官的钱吧!但因为康美造假,正中珠江那便是“自作孽不可活”。

  同在近期,证监系统再次排兵布阵,上交所与深交所两位副总级别的会管干部进行了轮岗。

  据财新披露,此次沪深交易所对调的二人,是原上交所副总经理卢文道与深交所常务副总经理王红。这,是沪深交易所有史以来首次副总级别对调。

  据知情人士称,按照上交所薪酬体系,市场化的部门总监往往比会管干部薪酬高出很多,三、四百万都是正常的,卢文道任上交所首席律师时,其税前年薪约280万元左右,但升任副总后,即便叠加奖金一年税前薪酬也降至了100万元左右。“交易所内部门总监比领导收入高很多,卢文道的首席律师算是个半市场化的职位,升为副总后就是会管干部了,得限薪,收入大降。”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

  卢文道深度参与了上交所科创板主要配套规则制度的起草工作,并在之后一直担任科创板审核中心主任,被认为是推动注册制改革落地的一线实干人物。

  有市场人士称,这一调整若考虑到前期一批监管部门官员落马,以及持续经年的金融反腐,意味深长,可视作早年间“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的异曲同工。

  而上海某位投行业务负责人则认为,当前对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定位区别其实并没那么清晰,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投行之间会争抢上市资源,假如同时符合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条件,“混战”在所难免。他坦言,卢文道与王红的对调,对于市场而言最关心的可能就是接下来的分工,是否二人仍会负责发行审核监管。

  截至2020年底,股票市场总市值超过两万亿美元的证券交易所全球有15家,合计近96万亿美元,占到全球股票总节值的89%。具体来看,纽交所的股票总市值超过26万亿美元,全球占比达到24.3%;纳斯达克(美国)市场的股票总市值达到19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占全球17.6%。

  上交所和深交所市场的股票总市值达到6.98万亿美元和5.24万亿美元,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第七。最新数据是,截至6月27日, A 股总市值90.6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51万亿美元,比2020年年底增长了逾1万亿美元。

  从组织形式看,除上交所和深交所仍然是会员制交易所外,其余8家交易所均为公司制。而沪深交易所的会员主要为证券公司,各有123家和121家会员单位。两家交易所最高权力机构都是会员大会,类似于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理事会为常设机构,类似董事会,对会员大会负责;除此以外还有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经理层。

  对于此类会员制,此前业内和学界一致认为其与海外传统意义上的会员制相去甚远。学界一直对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也存在争议,一派认为应向传统会员制转变,使其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律机构;但更主流的观点则认为,应该遵循目前世界上众多交易所的改变形式,从会员制转为公司制,强化自身独立性以摆脱政府权力过度干预。

  交易所的主要收入为每年证券市场各类交易的经手费,比如A股、 B股、优先股、基债券现货等,还包括发行、上市、交易席位等收费业务类别,每项业务的收费标准也不尽相同。

  沪深交易所均未对外披露过累计收入情况,仅以2021年A股股票市场成交看,当年沪深两市 A 股成交额累计257.18万亿元,按成交金额的0.00487%双向收取,两家交易所一年仅股票交易经手费收入粗略计算为250.49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约113.52万亿,当年上交所交易经手费收入为110.57亿元。

  不过,有资深监管人士近期表示,对于财务收入一项,交易所其实没多少自主权,不仅项目均需报证监会审核,工资总额也有限定。除日常维护交易所的开支和人员管理外,交易所的支出还包括自身使用楼宇的租用或建造费用。

  此外,对证金公司、中国结算等公司出资也是主要花销之一。多位监管人士提及,此前因为疫情相关财政安排,上交所、深交所等机构作为特定金融机构,都向财政部上缴了大笔资金。“之前上交所有段时间也资金紧张、去年待遇也降了一些。”有受访人士提及。

  根据预算报告安排,2022年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至少达1.65万亿元。而除了央行,中司、几大金融交易所、中国结算登记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等均在特定金融机构上缴利润之列。

  另据财新方面披露,除了沪深交易所两大会管单位,多地证监局一把手最近两月已相继调整到位。

  除了康美案后相关会计所和证监会的信息,近日业内人士“民航一枝花“针对国内各大航司2022年上半年的员工问卷调查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得到各方的关注。

  此次收集到的问卷调查共3000多份,其中海航就900多份,差不多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而且,有员工留言4万多字,也是航司中最多。

  在涉及海航共937份有效问卷调查中,有60人表示对公司有一定信心/较有信心,员工对公司信心指数=0.06(员工对公司信心指数最高是1;员工对公司的信心指数=参与问卷的员工对公司有信心人数/参与问卷的员工总人数);

  有465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一般认可/较认可/非常认可,员工职业认可指数=0.50(员工职业认可指数最高是1;员工职业认可指数=参与问卷的员工对职业认可的人数/参与问卷的员工总人数);

  其IT人员人员留言:海航还存在,但已不是传说中的海航。我们现在是方老板钢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没有创新只要便宜,没有进取只求无过,没有理想只有督办。现在公司的很多做法已经严苛到极致,感觉已经大大偏离了逾期。很多僵化、一刀切、不切实际的政策极大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而据其乘务员留言:“务虚慢慢的变多,轮休政策,就是白嫖,一个月飞一周,轮休3周,那么你工资跟全月轮休差不了多少,还赔打车上班钱,女孩画个妆,上班都算自费上班;工资每个月一两千,两三千基本工资贷款都不够还。”

  “五星招牌我们实际上很珍惜,旅客问我要凭矿泉水我都不能给,真的很难受,给的果汁还不够,先不说旅客的感受了,1小时55分钟发餐发饮料,茶水咖啡时间都在给旅客解释,还没等收垃圾就还有45分钟落地了,安全何在?“

  海航不是廉价航空,既然要保障服务水平,那么上述乘务员反馈的信息显然已经触及了基本服务品质保障和航空安全的底线。

  而据部分乘务员和飞行员组合的家庭表示:“某些基地的衣架,吹风机都收回,这样乘务员的制服怎么挂,打了发胶的头发洗了咋吹干?原本压榨乘务员的时候,没有动飞行的,对我们家庭还影响不大,这下飞行的福利也这减那减,变相的减。上有老下有小,对我们在外靠自己打拼的年轻的夫妻在生活上的压力大幅度的提升。”

  上述留言,24君撷取的还是极少部分,从洋洋洒洒4万多字的海航员工留言一致反映的问题是:新老板入主后,确实解决了海航当下的财务问题,但伴随疫情的重创,可能连方老板自身都没想到民航运输业受到的波及会有如此之大。而因为海航行政系统的臃肿,降本增效本无可厚非,但更多的管理压降实际上已触及基层员工的基本生存利益,并抹杀了其本来应该在方大接手后,刚刚提升的自信心以及工作能动性。

  很多员工在留言中提及“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实颇有道理。作为新晋入住的方大,在一边忙于解决海航后续的财务问题同时,更应拿出自身的管理格局。毕竟,这不是推人民币纸山,震臂一呼群雄响应。当下钢铁业老板面对的,是更复杂的局面和必须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升级。

  当然,也可能连方威先生自己都颇感无辜。媒体两句话说的倒轻松,又要钱,又不能做诸葛孔明事无巨细,还要求其拿出司马氏的气度。在每次还债的档口,又有谁想过,一家非公有制企业是不是具备这样不绝的资金、管理能力当量去抵御未知的风险?

  这种接手,退是不给退的,但之于商汤科技,从大股东到小散,今天的主题,就叫“快跑”。

  6月30日,商汤科技解禁首日,开盘即走跌,一度跌至2.91港元/股最低位,截至港股收盘,报3.13港元/股,跌46.77%。这也是商汤科技首次跌破3.85港元/股的发行价。商汤科技总市值约1045.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0上市首日市值跌去300多亿港元。

  今日开盘前,商汤自愿披露,公司管理层成员延期出售商汤股份到年底。据披露,公司联合创始人及主席兼行政总裁徐立、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王晓刚、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秘书徐冰及集团若干管理层成员自愿承诺,在2022年12月29日之前,不会出售已归属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所涉及的B类股份、或者雇员激励计划(经修订)下已归属的期权获行使所涉及的B类股份。

  上述相关的B类股份总数为20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5.98%。公告称,徐立等管理层作出自愿禁售承诺,是为了表达对集团长期价值及前景的信心。

  虽然徐立、王晓刚、徐冰等商汤高层承诺自愿延长限售期半年,但市场依旧看淡,而个中原因可能是有大户本月大手将数百亿商汤大货转入中央结算系统(CCASS)部署沽货有关。以持股数目推算,主要股东软银及阿里巴巴有机会牵涉在内。

  据CCASS多个方面数据显示,6月起超过140亿股或54%商汤大货转入CCASS ,以昨日收市价5.8港元推算,货值超过810亿元。即使以今日最低位2.91元计,货值仍超过400亿元。

  投资者一般会透过银行或券商买卖股份,并由CCASS保管及交收。随着大户将大量商汤实物持股转入,意味市场流通商汤股份变相增加。供需转换关系下,股价理论上将受累走弱。

  大户6月转仓行动中,单日存入最多商汤股份是在6月9日、10日及、23日,分别有46亿股(约17.52%)、25亿股(约9.79%)及30亿股(约11.46%)转入,单日转仓数目之大,故几乎能肯定与主要股东有关。

  上市文件进而披露,软银及阿里等IPO前投资者均设有类似的6个月期禁售承诺,随着商汤上市半年,今日起软银、阿里,以至基石投资者都可以自由出售股份。而参与商汤上市前融资的投资实体合计99家,扣除管理层持股后的外部股东实体有94家,所持股份都在上市后转化为了可流通股,总数约为218.84亿股,比例占上市时发行股份总数的61.24%。其中,主要股东软银持24.1亿股,股份占比14.21%;阿里巴巴集团持47.3亿股,股份占比7.24%。

  此前,商汤上市一波三折。无论是上市地点、市场估值,还是地理政治学风险,都导致其登陆证券交易市场的进程被一拖再拖。最终在一级市场的压力下,于2021年底启动了港股IPO流程,并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找到了8家基石投资者捧场认购,其中有4家外资机构,皆属中短线投资策略的对冲和私募基金。

  商汤的招股也不顺利,期间一度因被美国政府列入制裁名单被迫暂停。为规避法律风险,商汤将原本的4家外资基石全部替换成了中资,最终变成“全华班”的基石阵容。其中,不乏国资机构。

  据商汤招股书,商汤港股IPO的8名基石投资者合计出资4.5亿美元(约合28.69亿港元),认购拟发行新股的58.6%。其中,中国诚通是2020年底发起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为最大基石投资者,出资2亿美元参与认购。上海国盛集团参与联合发起的上海AI产业投资基金出资2500万美元,上汽集团和广发基金各自出资3000万美元。

  另在6月29日晚,BOSS直聘、满帮均宣告,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BOSS直聘”和“运满满”“货车帮”的新用户注册。

  隔夜,两家公司均高开低走,BOSS直聘开盘涨1.57%,收跌1.86%;满帮开盘涨7.82%,收跌10.59%。一年前的2021年7月5日,国家网信办公告,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App停止新用户注册。目前,同样受到网络安全审查的滴滴,尚未公布进展及App恢复情况。

  一度貌似利空出尽的滴滴,却可能还有雷——其疑似没有通过新一轮的“地图牌照”审核。据自然资源部主管网站显示,在公示的已取得牌照的机构名单中,没有小桔科技和滴图的测绘资料信息,而滴滴所持有的牌照早在2021年12月31日到期。今年3月底,官方有关部门通报全国2021年复审换证工作,百度,腾讯、华为、高德、美团等十余家企业均已通过测绘资质复审。唯独,没有滴滴。

  到目前为止,滴滴已在国内进行了超过5年的高精度地图测绘,包括海量道路、山川、水域信息数据。遭遇牌照裸奔同时,一方面滴滴的日常运营要受一定的影响,另一方,其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投入,将再难发挥价值。

  到目前为止,24君发现网间关于滴滴牌照问题所有文章,已被清除,而且干干净净!

  今日,国家网信办就《个人隐私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称,个人隐私信息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隐私信息前,应当事前开展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影响评估,重点评估以下内容:(一)个人隐私信息处理者和境外接收方处理个人隐私信息的目的、范围、方式等的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二)出境个人隐私信息的数量、范围、类型、敏感程度,个人隐私信息出境可能对个人隐私信息权益带来的风险;(三)境外接收方承诺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履行责任义务的管理和技术措施、能力等能否保障出境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四)个人隐私信息出境后泄露、损毁、篡改、滥用等的风险,个人维护个人信息权益的渠道是否通畅等;(五)境外接收方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法规对标准合同履行的影响;(六)别的可能影响个人信息出境安全的事项。

  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市低开高走。三大指数震荡拉升,创业板指盘中涨超2%,沪指一度收复3400点。各指数尾盘涨幅略有收窄,但仍均涨超1%。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六个交易日站上万亿元,沪市成交5103.07亿元,深市成交6495.02亿元,两市合计成交11598.09亿元,但较前一交易日的13162.36亿元明显缩量。

  盘面上,多数板块上涨。商贸零售领涨。餐饮走强,贵州茅台一度涨超3%,五粮液涨超5%。美容护理、社会服务等涨幅居前,中国中免涨超6%。汽车领跌,计算机、建筑装饰、钢铁等跌幅居前。题材概念方面,啤酒概念领涨,在线旅游、硅能源、白酒概念等概念涨幅居前;天津自贸区领跌,胎压监测、一体化压铸、国资云等跌幅居前。

  香港恒生指数收跌0.62%,恒生科技指数收跌1.36%,商汤大跌46%领跌科指成分股。互联网科技股多数下跌,美团跌超4%。新能源汽车股走高,理想汽车涨超5%。

  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75.2亿港元,6月累计加仓达534亿港元,创16个月新高。今日腾讯控股、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分别获净买入14.38亿港元、10.28亿港元、4.75亿港元。安踏体育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1.38亿港元。

  今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剔除融创中国,加入哔哩哔哩;恒生综合指数剔除世茂集团、佳兆业集团、融创中国、中国恒大、中国奥园和恒大物业。

  据央视新闻消息,6月30日下午,最高领导人在高铁香港西九龙站欢迎仪式上发表讲话:“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香港一定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97年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驻港部队三军仪仗队迈着中式步操护送国旗与香港特区区旗进入会场;23年后,香港纪律部队让这套中式队列操典再次亮相香江。

  英式步操在香港已沿用多年,在过去的重大节日庆典或纪律部队会操中,往往是英式翻手军礼、跺脚立正、苏格兰风笛的天下。香港回归后,纪律部队中只有入境处将中式步操元素融入会操中。近年来,中式步操已不断在港推广。

  1936年的6月30日,著名小说《飘》正式发表。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当然,也有人不喜欢直译——来日方长!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